光电效应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来测定普朗克常量。光电效应实验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揭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金属表面会发射出光电子。这些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光电效应实验中,普朗克常数h可以通过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来得到。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并逸出金属表面,形成光电子。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分别测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处测量尽量小。
. 在365nm、405nm、436nm、546nm、577nm五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2. 作 的关系曲线,用一元线形回归法计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逸出功及h值,并与公认值比较。
光电效应实验中,普朗克常数h可以通过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和入射光的频率来得到。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中的电子会吸收光子的能量并逸出金属表面,形成光电子。
在实验中,只要把多种不同的入射光频率v和对应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m测量出来 ,作出Ekm——v图像,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普朗克常数h。
为了测量普朗克常量h,我们可以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点绘制在E_k对的坐标图上,并进行线性拟合。由于E_k与之间呈线性关系,拟合直线的斜率即为普朗克常量h。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金属作为光电效应的实验材料,并确定其逸出功W_0。
. 在365nm、405nm、436nm、546nm、577nm五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h。2. 作 的关系曲线,用一元线形回归法计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逸出功及h值,并与公认值比较。
公式:h= ek。光电效应,光逐出每个电子的动能Ek,Ek可表示为:Ek=hv-Φ;Φ示功函数,就是从物质表面逐出电子需要的最小能量。以下是普朗克常数原理的相关介绍:不确定度原理,有时又称为测不准关系,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来的。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
在光电管入光口装上365nm滤光片,电压为-3V,调整光源和光电管之间的距离,直到光电流为-0.3,固定此距离,不需再变动。分别测365nm、405nm、546nm、577nm的V-I特性曲线,从-3V到25V,拐点处测量尽量小。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首先,选择合适的金属作为光电效应的实验材料,并确定其逸出功W_0。然后,使用不同频率的入射光照射金属表面,并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_k。接着,将测量得到的数据点绘制在E_k对的坐标图上,并进行线性拟合。最后,从拟合直线的斜率中解出普朗克常量h的值。
利用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得出实验结论等步骤。在准备实验器材阶段,需要准备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光源、电压表、电流表、滤光片等。确保所有器材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实验要求正确连接和设置。
为了测量普朗克常数h,首先需要确定金属的逸出功W_0。这通常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频率下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_km,并绘制出E_km与的关系图。在图上找到线性部分的截距,即为金属的逸出功W_0。